网站首页
本馆概况
数字资源
信息与服务
图书荐购
读者指南
档案管理
母爱书院
网站公告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母爱书院
母爱的理论基础
作者:网站管理员 来源:本站原创 日期:2025/6/19 11:02:35 点击:14       相关附件:暂无附件

母爱的理论基础

 1 心理学视角:依恋理论
      Bowlby(1969)的依恋理论认为,母亲与婴儿的早期互动模式(如敏感性、回应性)直接影响儿童的安全感与社会化发展。Ainsworth(1978)通过“陌生情境实验”将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、回避型和矛盾型,并指出安全型依恋与母亲的温暖、稳定的关爱密切相关(Ainsworth et al., 1978)。  
 
2 生物学视角:神经内分泌机制 
      生物学研究表明,母爱与多种激素(如催产素、多巴胺)相关。催产素(Oxytocin)在母婴 bonding 中起关键作用(Feldman, 2012),而母性行为还涉及前额叶皮层、杏仁核等脑区的激活(Kim et al., 2016)。此外,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,母亲的早期压力可能通过基因表达影响后代的情绪调节能力(Meaney, 2010)。  
 
3 社会学视角:文化与环境的调节作用  
      母爱表达受社会规范和经济条件影响。例如,集体主义文化更强调母亲的牺牲精神,而个人主义文化可能更注重自主性(Kagitçibasi, 2007)。经济压力也可能削弱母亲的养育能力,导致“毒性压力”(toxic stress)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(Shonkoff et al., 2012)。 

2025年6月19日

Copyright © 2006-2019 SCSTC.CN 招生咨询电话:028-36792608、36792609、36792611、36792612 招生咨询QQ:800067858
四川省天府新区视高经济开发区花海大道大学路1号 四川省环天府新区天府大道陵州大学城1号 蜀ICP备18005196号-1